您的位置 首页 > 去旅游

汉长安城遗址探秘之旅(篇一)

未 央 宫

2019年7月30日,我从西安市西三环路东雁雀门村一带向东步行,过了皂河桥再往前走一百多米,就到了章城门遗址广场。章城门是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的城门,早年经过考古发掘,但现在已经回填,地面上没有什么痕迹,只有一块文物保护碑立在这里。章城门以北的汉城墙遗址保存的并不好,目前的高度还不到一米。尽管如此,但城墙连绵不断的延伸趋势,还是非常清晰的。

我之所以要从章城门进入汉长安城遗址,主要是为了那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未央宫。据考古资料,未央宫的西宫墙与长安城的西城墙纵向平行,两墙之间仅隔80米,所以穿过章城门遗址之后,再往东一百米,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未央宫的遗址区。当我继续往东走了六七百米时,看到南侧有很大的一片洼地正在进行园林建设,我知道,这片洼地就是苍池遗址。

《三辅黄图》上说:“未央宫有苍池,言池水苍色,故曰苍池。” 《水经注》曰:“飞渠引水入城,东为苍池,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汉兵起,王莾死于此台。” 考古大家刘庆柱先生在《关中记辑注》中说:“苍池遗址位于前殿遗址西南三百米,其西距西宫墙七百米,东距前殿遗址与南宫门之间的南北路三百五十米,南距南宫墙五十米,北邻前殿遗址南部的东西路。池水东西四百米,南北四百九十米,面积19.6万平方米。” 古人称青色为苍色,比如“苍壁祭天”,就是指祭天时要用青色的玉壁。苍池中原本有岛,岛上有高台,曰渐台。现在苍池遗址的洼地中根本看不出有岛的痕迹,渐台早已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公元23年10月6日,篡夺西汉政权的新朝皇帝王莾,在渐台被起义军杀死。《汉书•王莾传》曰:“军人入殿中,呼曰:反虏王莾安在?有美人出房曰:在渐台。众兵迫之,围数百重……,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在苍池遗址的东北面三百多米处,有一座由南向北逐步升高的巨大台基,它就是未央宫前殿遗址。从汉惠帝到汉平帝,西汉的后十位皇帝都是在未央宫前殿居住和办公的,包括著名的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创于此;汉武帝雄才大略、敲定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庙算于此;说这个地方确定了中华民族基因的三分之一,毫不夸张。

未央宫前殿基址是一个南北朝向的长方形高台。高台南北长达四百多米,东西宽二百余米,南端高于平地3米,北端高于平地15米,由南向北分三级逐步升高。其规模之浩大,着实令人震撼。据考古报告,未央宫前殿的这个高台地基,并非由人工夯土筑成,它本就是一座自然山丘,经过切削修整、表面夯实而成。主持前殿考古工作的刘庆柱先生还认为,未央宫前殿的高台基址,就是秦昭襄王章台的旧址。提及秦国的章台,不由得让人想起两千三百年前“完壁归赵”的故事

那是在战国时代,秦国强大,东方的六国都害怕得罪秦国。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和氏璧,便传信给赵王说,希望以秦国的十五座城邑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其实是准备诈取强夺。赵王也估计到了秦王的心思,但由于害怕得罪秦国,不敢说不同意。同时又怕和氏璧被秦王诈夺,既丢了宝物,又丢了脸面。正在为此发愁,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去解决这个问题。蔺相如对赵王说:“臣愿奉壁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于是赵王 “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果然,蔺相如发现秦王根本就没有给十五城的意思,于是 :“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最后的结果是,赵国未得到十五城,秦国也未得到和氏璧。蔺相如在章台上的表现,有勇有谋、名垂千古。

章台宫在秦朝灭亡时被项羽焚毁,入汉以后,丞相萧何又利用原址重建,并更名为未央宫。 “未央”一词 ,是一个充满道教和《易经》思想的词汇。道家和《易经》都认为事物发展到最好状态、或者叫顶峰状态之后,必然要开始向相反的方面发展,直到回到原来的状态,而顶峰状态就是这个过程的正中央。由于到了“央”就要向相反方向发展了,因此,真正最好的状态不是“央”,而是接近“央”的时候,就是“未央”。未央宫之名,就是统治者希望大汉朝的发展永远处在接近最好的状态,永远不要到顶峰,也永远不衰落。

直城门和桂宫

在汉长安城的平面图上,我们能看到西城墙的中部有两个连续的直角转折,使西城墙的北半部分向东有所平移。我曾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平移这么一点,直到去现场看了以后,便即刻明白了其原因。2019年7月30日,我从未央宫前殿遗址上下来后,按图往西北方向走,很快便到了这个拐角处。原来,汉长安城的西城墙与皂河的河道南北平行延伸,二者始终保持着一百米左右的间距。我想这样的规划,一方面起到护城河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为了城内用水的方便。考古勘探也证实了不仅仅苍池之水引自皂河,还有其它引水入城的地方。我在现场看到,皂河河道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向东偏移的走势,那为了保持城墙与河道之间的安全距离,城墙也不得不在此向东转折以进行避让。

城墙在向东转折避让了220米后,再次向北转折,继续保持着与皂河平行向北的走势。这个220米,就是我们在平面图上看到的、城墙向东平移的那 “ 一点点 ”。

在西城墙再次转折向北的地方,是直城门的位置。目前直城门遗址的状态如下图:

这张图片是站在门墩上由北向南拍的,可以看出直城门有三条门道,每条门道的宽度7米左右,门道之间的隔墩大约4米,由此算下来直城门的面阔应该在50米以上。按史书记载,进了直城门就是东西走向的直城门大街,大街的北侧是桂宫,南侧是未央宫。那时候大街被划分成三条车道,其中中间的车道是御用驰道,按规定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得使用,也不能跨越。《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成帝当太子时住在桂宫,有一次他父亲汉元帝有急事召他来未央宫。本来桂宫和未央宫夹着直城门大街南北相对,只要横跨直城门大街就能很快进入未央宫。但直城门大街中间有御用驰道,太子并不敢跨越。他只得从桂宫南门(龙楼门)先一直往西走,出了直城门后再绕回来往东走,最后才由一个北开的小门(作室门)进入了未央宫。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御用驰道的等级和威严。

从直城门遗址向东走三百多米,然后顺着一条小道转而向北走,就进入桂宫遗址范围了。桂宫修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历史记载,桂宫中有明光殿、迎风台等殿堂。《西京杂记》还说:“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为四宝宫。” 目前桂宫遗址内有一座大型高台建筑的残存台基,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5米,高度约12米,或许它就是迎风台的遗址。

这个高台基址的人工夯土层十分清晰,每层的厚度大约10厘米,中间夹杂着很多的碎瓦片。随手捡起一块垮落下来的一看,竟然是属于秦代的绳纹板瓦残片。秦代的碎瓦片被夯筑在汉代建筑的基础中,说明此地曾经是秦代建筑的废墟。考古大家刘庆柱先生在《三秦记辑校》中说:“ 汉桂宫可能是秦甘泉宫的旧址 ”。今日亲见的这些瓦片,也可以算是这种观点的一个佐证。

用户评论

灼痛

我去过秦长城,感觉历史感十足!这次去汉长安城的遗址考察,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两千年前文明的痕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作为一名考古爱好者,我一直对汉代文化无比着迷。希望这篇博文能让更多人了解古长安城的辉煌成就啊!这可是华夏古代文明的瑰宝呢!期待后续文章更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西安市里历史景点那么多,每次去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呢!这次终于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汉长安城遗址,想想都激动人心啊!希望博客详细描述那些遗迹的样子和背后的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照片质量不错,能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雄伟气势!我很期待作者后续再分享更多关于夯土、榫卯结构等古老技术的细节,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汉长安城的建造工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在历史书上看到汉代长安城这么繁荣磅礴,现在参观遗址却显得如此残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作为一名建筑爱好者,我对那些古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种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古代建筑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希望作者分享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从照片看能感受到遗址保存得还不错啊!汉长安城可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中心,相信考察记一定会很精彩!期待后续的文章可以更多地介绍一下当时长安城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景象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古代城市遗址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啦!希望能够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方面,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汉长安城遗址考察记,感觉很有趣!我最近也对古建筑比较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关于汉代文明的信息。希望博客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成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文章写的太浅了,基本都是描述个场景和感受而已,想要了解更为深入的内容还需要阅读其他资料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照片很漂亮,尤其是第二张遗址的整体景观,一下子让我穿越到古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希望后续文章能分享更多关于汉代城市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当时的服饰、交通、生活作息等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秒淘你心窝

两千年前的古城啊,想想就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遗址的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传承。 让更多人了解汉长安城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期待看到更多的图片和细节描述,比如那些珍贵的文物修复状况、砖瓦结构等。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长安城的建筑智慧和工艺水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文章写的比较客观,没有掺杂太多的个人情绪色彩。希望以后能更多地表达作者对文明历史的反思和感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琴断朱弦

西安真是古色古香的地方,每次去都会被这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所吸引! 我很想亲自去看一看汉长安城的遗址,感受那浓厚的历史气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期待后续文章可以更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汉代封建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理解古长安城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脉络很有帮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