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老北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一进腊月,街上就出现一片繁华祥和景象,走在街上自然泛出轻松愉快的心情。有一首歌谣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长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说是小孩子唱的歌谣,但不啻为一个新年活动程序单。
腊八以前,大街小巷卖的是菱角米、小红枣、新月份牌、年画。过了腊八卖的偏重祀神,有卖供花的,门神挂钱。在二十前后,有卖松木枝、芝麻秸的,专为祭灶和接神所用。到二十九、三十日一两天之内,有卖活鲤鱼的,那是为了除夕供“金佛”和正月初二祭财神之用。
清 冯吉《吉庆图》
二十三祭灶传说是送灶神归天,报告一家善恶,然后在除夕夜内返回。原意是在除夕前七日为“小令节”,又称“交年”,所以举行祭礼。北京祭灶的仪式很简单,在二十三日傍晚时候,一更左右,由家中男人主祭,女人绝对不许参加,所以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之说。祭时将家中原有灶神供祀案中,香烛钱粮全份,供品是关东糖、糖瓜、南糖,另外备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所乘马匹的刍秣。上香后只祝“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的简单祷词,然后用关东糖在灶口上一抹,表示将灶王尊口粘住,不致报告本宅所行恶事,甚至灶王龛的对联都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俟香烬后,将灶神和钱粮草料一同焚化,凉水泼于地上,便算礼成。
大年三十晚上是最为热闹的时刻。从天一擦黑儿就能听到穷苦人家的男孩子为挣几个大钱过年花,挨门儿串户拍门呼喊“送财神爷来啦”。不管谁家,为取一年吉利没有不买的。住家户的院子里,三十晚上要把买来的芝麻桔铺在地上,人们走在上面略略作响,据说这叫踩岁,取岁字的谐音,把一年的晦气都踩去。家家剁馅儿准备包饺子等候午夜十二时的到来,这又叫做“守岁”。当午夜十二点整的时刻,家家供“财神”、摆供品、烧高香,一家老小依次叩首膜拜接“财神”“喜神”的到来。此时燃放鞭炮不停,一夜灯火不熄。
清 张凯《升平雅乐图》
初一清早就开始拜年。拜年分内外,家里小辈给长辈拜,然后走亲访友互相拜。只要是长辈或平辈年长的,都要三叩头。旗人叩头前后不作揖,汉人叩头前后要作揖。这个年可一直拜到“二月二龙抬头”。按北京过年的老礼儿,凡戴孝的人必须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才能给亲戚朋友拜年。
初二黎明即起祭财神。家境富裕的凌晨骑车、坐车奔向广安门外小井儿的五显财神庙去抢烧头柱香,以求一年能财源茂盛、吉庆有余,一般人家在家里祭神有观音、关圣、财神,要上供品烧香磕头。因为从初一到初五不许动刀剪,妇女也不让外出串门儿,这叫做“忌门”。所以把初五叫“破五儿”。初六妇女才可以出门走亲访友。初六开市大吉,各店铺恢复营业。初八为“祭星神”日,称它为“顺星”。这天,人们纷纷出西便门奔向白云观找到“星宿殿”,给自己的本命星顶礼膜拜,求神保佑自己在这一年里吉祥如意。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儿”,从正月十三至十七。家家吃元宵,买卖商家皆悬挂彩灯供游人观赏,农村走各种花会,场面热闹非凡。
十八日这天叫“十八会神仙”。传说这天从早到晚诸神仙都聚会白云观,是庙会最热闹的一天。十九日为“燕九节”,白云观关庙门。
十九过后,这个年才算过完。
用户评论
这次在老北京的年俗里转了一圈,感觉特别有味儿,特别是那些糖葫芦和羊蝎子,回味无穷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了趟老北京的庙会,看着那些传统节目,仿佛穿越了时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老北京的胡同那么有意思,每条街都藏着不一样的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