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行花街!
“行花街”是从古至今,珠江三角洲人民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起源朝代无考。
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鸿图。
广东人素性爱花,加上气候暖湿,种花方便,城乡许多人家,久有种花养花之习。每届新年岁首,赏花之风大兴,民间多有在除夕买年花(又称行花街)的习俗。
逛花街
第二个:睇年例!
年例是盛行于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所谓年例,是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年例和年宵不同,茂名一带及邻近的湛江吴川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年例拜神
第三个: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舞狮
第四个:盂兰胜会!
潮汕每年农历七月这一个月,盛行“施孤”民俗活动。农历七月十四日是盂兰盆节的正日,当日下午三时,请神仪式开始,首先由道士诵经,然後是舞蹈表演,接着就是出发请神。与会者沿路洒水以除秽气,还有人提着灯笼及捆着红绣球的柳枝开路。由会场出发,请出沿路古庙神像,之後折返会场安放於神坛。常见的有“天地父母”、“南辰北斗”、福德老爷、城隍爷及区内庙宇的观音、天后等。在返回会场的途中举行“游神”,把神像抬到附近街道及重要建筑物,队伍由长老带领,值理、家属、街坊会员、乐师、戏班等随行,沿途扛着香炉,敲锣打鼓、奏乐及舞蹈,借此祈求菩萨保佑街坊平安。安放神像後,请神队伍会一起吃汤圆。
第五个:兴宁赏灯!
在兴宁,赏灯和暧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赏灯比春节还重要。兴宁虽然属梅州,也是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地区,但是赏灯却是区别梅州其它地区的,在客家人中是唯一的,也是最能体现兴宁的民俗的一个节日。
元宵赏灯,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一直延续到十五日,加上“暖灯”,共历时9天。在这段时间里,天天都赏灯活动,而初十至十四日为最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兴宁赏灯乐
第六个:扒龙舟
说民族习俗“扒龙船”,在广州算得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明、清两朝那时侯,广州是龙舟竞渡的鼎盛期,就像《黄飞鸿》电影里的舞狮大会一样,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比赛胜利者可获赏全只烧猪与赏银元。那时候一到比赛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
自从1994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龙舟活动为龙舟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广州市区海珠桥到人民桥的珠江河面上举办龙舟况渡活动,还有"洗龙舟水;挂香囊;尝龙舟宴;等多项民间习俗活动,每年珠村、猎德、棠下、车陂等地都举办各自的扒龙舟,热闹非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扒龙舟
用户评论
我去过广东,那边的民风真的很接地气,特别是大型的集体舞蹈表演,氛围超级棒!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年参加了一个广味小吃之旅,品尝了各种地道的小吃,真的回味无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喜欢的是潮汕牛肉火锅馆,锅底醇厚,肉又新鲜,强烈推荐给爱吃肉的朋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广东的民俗手工制品特别有特色,比如肇庆的玉雕和德庆的剪纸,都让人爱不释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体验过珠海的海岛生活,真的太惬意了,民风也相当亲切。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到云浮的话,一定要试试当地的石槌茶,味道独特,喝了还想再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每次看到那些老艺人表演都感觉特别亲切又震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