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屯遗址是济南中心城区近郊发现的后李文化遗址,位于历城区张马屯村南。2007年6-7月,为配合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附近窑厂取土、村民修建鱼塘,部分遗址已被破坏,现存遗址东西约175米、南北约50米,此次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受制于工程施工,在三个区域共布设12个探方,另在工程允许范围内随机布设探沟13条,获得了一批不同时期的珍贵实物资料。
张马屯遗址出土骨锥
此次发掘的后李文化遗迹有房址、烧灶、灰坑、灰沟等。房址一座,为半地穴式,穴壁未见加工痕迹。根据土质、土色的差异可以区分房址内有四层堆积,自上而下第一层为灰黑色土,土质较软,包含物较少,应为房屋废弃后形成。第二层为深黑色土,分布在房址东部,富含大量动物骨骼、炭粒、腐殖物等生活垃圾。第三层为黄褐色土,土质坚硬,分布于整个房址,应为当时踩踏的地面。第四层为浅黄褐色土,土质较硬,同样分布于整个房址,应为建造房屋时的地表。在房址北部有一座烧灶,破坏严重,可能为该房屋的室外灶,上有几块卵石,未见加工痕迹。灰坑有椭圆形圜底坑和不规则形坑两种,内有少量残碎陶片,陶质为夹砂陶,陶色以红褐色为主,制法为捏制成型,这些特征均与后李文化相吻合。
张马屯遗址出土陶片
张马屯遗址灰坑H18出土动物遗存
在张马屯遗址还获取了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可见先民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山东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对其中410件动物标本鉴定的结果显示,这些标本代表了43个个体,包括鹿、狗、獾、龟、貉、狐、鸟、牛、猪、鱼、蚌等。哺乳动物占据多数,其中狗为家养动物,猪可能是驯养。从数量来看,鹿和牛是利用最多的哺乳动物。先民以狩猎野生哺乳动物来获取主要的肉食资源,同时,通过饲养家猪、渔猎水生动物、狩猎鸟类作为补充。植物遗存包括1000多粒炭化植物种子和果实,鉴定出的种属有38种,包括栽培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栽培植物有粟、黍、麦。草本植物以禾本科植物最多,其余还有豆科、十字花科、野西瓜苗等。木本植物中葡萄属、桑葚属居多。水生植物较少,藨草属和芡实各有一粒。其中的多种植物都具有药用功能,而且数量较多,是先民有意采用。
张马屯遗址出土炭化植物种子
北京大学对来自房址和灰坑的10个样品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有6个数据为距今9000年左右,年代最晚的数据也在距今8600年左右。因此,将张马屯遗址定为距今9000年,这是目前在济南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迹。
抚古追今,济南已走过九千年流金岁月,鉴往知来,泉城必焕发无穷尽活力生机。(来源:济南市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