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12月21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预计,12月21日8时至12月24日8时,我国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其中,内蒙古中部、辽宁、华北、黄淮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华北南部和北部及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7℃以上。最低气温0℃线位于贵州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
12月21日凌晨,杭州气温-4℃,西湖金沙港水面结冰。钱江晚报
“西湖结冰了!”中央气象台21日在微博上表示。
进入12月以来,我国气温出现“过山车式”波动,前期持续升温,后期气温急剧下降,降水量也较往年偏多。不是预测今年是最暖的一年吗?寒潮来袭,为何这么冷?
简单来说,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变暖,西风急流减弱,极地涡旋减弱、分裂,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导致寒潮等寒冷事件频发。
初冬已然温暖
后期“过山车”式降温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上旬气温明显偏暖,中旬气温急剧下降。12月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自冬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经历了“过山车”式变化。国家气候中心地图
全国气温呈现“过山车式”波动,前期持续增温,后期急剧下降。12月1日至13日,全国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创历史新高,云南、宁夏等地气温创历史新高。但14日起,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急剧下降,部分国家级气象台站最大日降温幅度超过历史极值。
入冬以来,我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50%,降水分布差异较大,中东部地区北部降水较多、南部降水较少,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为历史同期降水量最多,北京、河南次之,陕西第三。
12月14日以来,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寒潮天气,本次过程特点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积降水量大、登陆区域与前次过程重叠程度高。
目前,全国至少有95个站点出现20℃以上最高降温,其中山西大同最高降温最大,达26.3℃。全国最高降温8℃以上的面积约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14℃以上的面积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源(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均超过历史极值。
受寒潮影响,华北东南部、华东大部、华北和中部等地累计降水普遍超过10毫米,其中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湖北中部等地局地超过25毫米,局地超过50毫米。
冬末气温波动很大
或再度经历气温“过山车”
澎湃新闻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预计晚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常年接近,但气温波动明显,我国可能再度出现气温“过山车”式波动。
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其余地区降水接近正常或略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度出现阶段性较强降水和大雪天气,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冷空气间隔期间,大气扩散条件恶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可能出现雾、霾天气。
寒潮来临时为何这么冷?
国家气候中心此前预测,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将创历史同期新高,预报结果还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接近或略高于往年同期。
寒潮这么冷,民众的感受为何与预测不同?
国家气候中心回应称,说到某一年或某一月是否比正常偏暖,并不是通过某一次天气事件来判断的,而是通过对比整个时期的平均气温,看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比如今年秋季11月3日至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就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期间,气温急剧下降,远低于历史同期。但如果把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计算出来,就会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因此是“最暖秋季”。
全球气候变暖,为何秋冬季冷空气仍这么强?
简单来说,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变暖,西风急流减弱,极地涡旋减弱、分裂,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导致寒潮等寒冷事件频发。
极地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国气象报
赤道与两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温差,这种温差导致在极圈周围形成一圈强劲的西风,这就是所谓的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一道“篱笆”,把冷空气限制在极地地区。稳定的极涡被强劲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的2-3倍。随着北极变暖,与中低纬度地区的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劲的西风急流。极涡中的冷空气变得“不安分”,更容易分裂南下。来自北极的冷空气比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要冷得多,所以反复的寒潮让我们感觉非常寒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普遍偏高,但周期性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意味着气温波动更加明显。
但此次冷空气过程的强度不仅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与北极涡旋分裂、中高纬度西风带扰动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随着欧亚大陆西风带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加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引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输送至中国大陆,因此来自中高纬度的寒潮过程加上来自低纬度充沛的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过程,此外地面降雪导致的晴空反照率提高也减缓了后续的增温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受影响明显的地区,虽然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有所增大。
例如:2020年2月14日至17日,全国性寒潮袭击我国,大部地区降温8~12℃,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地区、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吉林省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份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2016年1月20日至25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国过程降温超过6℃的面积达786万平方公里,529个县市出现过程降温超过12℃,16个县市超过18℃; 23个站点出现持续降温突破历史极值,67个县市出现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5日,广州出现建国以来首场降雪。
本期资深编辑 周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