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其他行业我不太了解,但从旅游业的角度,个人觉得这是最容易学的领域,也是最不需要投入的行业。特别是景区的发展,更应该学习老子的“无为而为”。
前几年我在国外旅游的时候拍了一组照片,跟我们国内的旅游景点对比,不难看出国内和国外旅游景点的差别。
这是意大利的罗马,不说别的,眼前的建筑看上去就像一个半成品,有的更惨,只是一堆建筑躺在地上,这就是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
这些地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原始性。
因为日本在唐朝的时候把中国文化教科书全部抄袭了,所以我们的文化和审美都很相似,所以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去日本旅游后的感受。
这是日本和歌山公园的护城河围栏,全部由木头制成。
这是日本境内所见的最大的石制景点标志。
奈良东大寺山门外,除了这块石牌外,再无其他旅游相关设施。
景区大门外就只有一块石头,进门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该建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正宗的中国唐代风格建筑。
景区内的围栏都是用竹竿做成的,材质可回收利用,颜色也与环境协调。
京都平安神宫的门外,只有这块小小的、长长的石碑。
景区的地面都是用细碎石铺成的,我想这应该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来的自然状态,这样的地面不容易积水,而且接地气。
此为一休修行之处。
一块小石碑,几根竹竿,地面上铺满了细小的鹅卵石。
景区内的指示牌均由再生木材制成,造型古朴,并采用手写汉字书写。
日本也有白蛇的传说。
金阁寺,日本的国宝。从明初到现在,应该都还保持着原样吧?
这又是一处著名景点的石碑。
路边的景点木牌。看看日本景点的汉字水平吧。
为什么要用这么破旧的木头作为景区的牌子呢?
似乎对于这种文化景点来说,除了原有的东西之外,任何附加的东西都是多余的,标识越小,对景区整体观感的影响就越小。
重点关注景区内的围栏。
这就是东京的明治神宫。
没有游客中心,没有观光车等,总之没有国内景区所谓的游客服务设施,只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历史建筑群。
仅仅恨日本人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了解他们为何能够伤害和羞辱我们。
哪片土地才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和最佳传承者,需要用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文化现象来证明。
这里并不是穷得没钱修水泥路的地方,而是德国著名的迪迪湖风景区的环湖徒步线路。
其实仅淄博一地就有不少这样的湖泊,它们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旅行多年后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文化景点的价值在于其原生态;自然风光景点的价值在于其自然性。
我讲一个小小的偶遇:在东京皇居广场遇见了一个日本老年旅游团,跟随他们走了一段时间,看看他们是如何提供服务的。
这是团员自由活动后,导游举着牌子等大家集合,手上的数字牌子标示着集合时间,很细致。
2016年秋天,在瑞士边境的一个小镇,早餐前,我独自一人出门,看到看似很普通的场景,却让我触动很大:在一栋居民楼旁,我看到了一棵自由独立的树。
任何一代人都只是这世间的过客;唯有相互依存、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取得成功;每一片土地仍然需要承载千万代人的生命进程,任何一代人都没有权利去伤害它,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是“天人合一”。
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没有看到那些外国照片那该有多好……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担心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了。
旅游摄影研究
让你的脚步走得更远,让你的灵魂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