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游记

探寻禅意生活:僧侣清修秘香配方揭秘

很多朋友对于探寻禅意生活:僧侣清修秘香配方揭秘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独坐焚香诵经处, 深山古寺雪纷纷。

香是僧人参禅时的“静友”,打坐修行时焚一炉香,能使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达到禅定意静之状态。

僧人日常生活中,常亲手调制熏香,葛庆龙《赠僧》:“舶香亦带鱼龙气,自采枝头柏子烧”,描写的就是僧人摘柏子制香为炉熏。

柏子为侧柏之果实,有清润降敛,宁神调气之效。柏实经过简单的炮制就可当作香料焚熏,周嘉胄著《香乘》中有柏子香的制法:

柏实不计多少, 带青色、未开破者。右以沸汤焯过,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烧之。

古朴清雅的柏子香,能给人清静幽寂之感,非常适合僧人清修之用。

柏子香也被僧人用来款待访客,戴叔伦《二灵寺守岁》:“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苏辙《游钟山》:“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在僧人的带动下,取材方便、制法简单的柏子香,很快在文人之间流行起来。当文人需要独自清静时,便会在炉中焚一颗柏香。陆游《春晚书斋壁》: “呼儿烧柏子,悠然坐东轩”。

除了自然朴实的柏子,桂花也被僧家收于炉鼎之中。桂花以气味芳香见长,邓肃《岩桂》夸赞桂花:“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了僧人用桂花制香的方法:

山僧以花半开香正浓时,就枝头采撷取之,以女贞树子俗呼冬青者,捣裂其汁,微用拌其花,入有釉磁瓶中,以厚纸幂之。至无花时于密室中取至盘中,其香裛裛中人如秋开时,后入器藏,可留久也。

桂花全开后香味会减弱,制香要采摘半开的桂花。将冬青树子捣烈绞出汁液,与采集桂花混合搅拌均匀,入瓷罐密封窨藏一段时间,即可为香薰。

此香有点像今天的无火香薰,将窨制好的桂花香,放在瓷盘中就能为室内熏香,满室的桂花清芬,让人仿佛置身秋日盛开的桂林中。

与桂花搭配合香的冬青子,有发香之功效,能增加桂花香味的扩散力。桂花与冬青子调配熏香的方法,在周嘉胄《香乘》中也有记载:

用桂蕊将放者,捣烂去汁,加冬青子,亦捣烂去汁,存渣和桂花合一处作剂,当风处阴干,用玉版蒸,俨是桂香,甚有幽致。

此方与《墨庄漫录》中桂花香的做法略有不同,是将桂花、冬青子捣烂去汁,混拌在一起,做成香丸或香饼焚烧。

花材制作的熏香,直接焚熏香气不佳,多焦糊之气,需以隔火片煎香。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三,诗言:“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杨万里的小书童对焚香一事不懂,将木犀香直接放在了炭火上,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很大,杨万里赶忙让书童取来隔火煎香所用的银叶。木犀香即桂花香,宋人习惯称桂花为木犀。

杨万里焚熏的木犀香,为定水寺德璘禅师所赠,其配方未见当时人记载,通过杨万里对木犀香的描写:“万杵黄金屑,九蒸碧梧骨。”可知,德璘禅师所制木犀香要比《香乘》中桂花香精细繁复许多。

北宋名僧智月禅师也有以木犀为题的香方——智月木犀香,与德璘禅师制香不同,智月木犀香不以桂花合香,而是用香药模拟桂花的香韵。陈敬《陈氏香谱》智月木犀香:

智月木犀香,白檀一两(腊茶浸炒),木香、金颜香、黑笃耨香、苏合油、麝香、白芨末已上各一钱。右为细末,用皂儿胶鞭和,入臼捣千下,以花脱之,依法窨、爇。

为了增添焚香的雅趣,特意用印模脱成花形香饼焚熏。精美的香饼不仅用于焚香,还可将香饼穿孔系线,佩带在身上。

依托僧人之名的香方中,最具特色的是僧人惠深所创“湿香方”,陈敬《陈氏香谱》“僧惠深湿香”:

地榆一斤、元参一斤(米泔浸二宿)、甘松半斤,白茅一两、白芷一两(蜜四两,河水一盆同煮,水尽为度,切片焙干。)右为细末,入麝香一分,炼蜜和剂,地窨一月,旋丸爇之。

此香以气味芳香的中药合和调配,为僧人日常养生用香。《颜氏香史序》中说:“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观、通神明而去尤疾焉。”僧惠深湿香制剂为膏泥状,焚香时取一点香膏,搓制成香丸焚爇。

宋代,禅宗僧侣与文人间交往频繁,经常互赠香方。像广受宋人喜爱的“韩魏公浓梅香”,就是由苏轼赠予诗僧惠洪,再由惠洪续传黄庭坚。

惠洪对浓梅香很是喜欢,其诗作多次提到焚熏此香。释德洪(惠洪的原名)《赠珠维那》:“聊炷返魂梅,将以熏道情”;《竹炉》:“自拭锦绷含泪粉,要焚银叶返魂梅”。

用户评论

服从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让我对僧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之前也尝试过用香味来放松自己,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讲究。看来还得多学习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这篇博文内容丰富,介绍了不同香料的功效和使用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一些常见香型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对于喜欢研究香气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绝对是一本好参考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我倒不是信仰佛教的那种,但是我对各种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很大。这篇博文让我觉得,香的使用并非简单的享受气味,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修行方式,充满深远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以前每次去寺庙就只闻香很寻常的味道,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啊!感觉自己对佛教理解更深刻了,也许下次去寺庙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各种香料的名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过于神秘化了,把“清修”这个概念渲染得有点高深莫测。其实生活中很多简单的事情也能带来心灵上的平静,比如散步、听音乐等等,没必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香气上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对于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来说,这篇博文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思路。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使用不同的香料来营造不同氛围,感受香气的奇妙变化,也能带给自己一些放松和愉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我感觉这篇文章过于理论化了,缺乏实战操作性。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想要真正理解僧人为何会“闻香如参禅”,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更具体的案例介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虽然我不信佛教,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永远很大!这篇博文里提到的很多香料的名字和功效我还真蛮好奇的,等我下次去古书店逛逛,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书籍了解一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闻香如参禅”并非仅仅是单纯地闻香的感官体验,而是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思考和修养。我对僧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敬佩,他们能够用这么简单的方式达到心灵上的平静。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过于主观,没有客观分析不同香料的使用效果和潜在影响。我认为在介绍宗教文化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历史性和学术性,避免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描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以前总以为香就是用来闻的,没想到它还能跟修行有关!这篇文章让我对佛教文化的理解更深了,也让我开始思考生活中如何才能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对于我来说,香气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放松身心上,而不是追求精神上的提升。这篇博文让我对嗅觉的感知更加敏锐,也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体验不同的香气带来的感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我很欣赏僧人清修的方式,但这种“闻香如参禅”的方式似乎并非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心内真正的宁静之道。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太过于空泛了,“闻香如参禅”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查找更专业的资料进行研究。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最近正处于工作压力大的时期,这篇博文让我意识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方式就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比如用香味来放松自己,感受自然的气息,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从未 diminish。这篇博文让我了解到香的使用在古代并非仅仅出于实用目的,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宗教信仰的体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我更偏向于自然界的香味,比如花香、树叶香等等。这些香味总是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充满活力,而人工合成的香料有时显得过于刺鼻,缺乏真实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我很喜欢这篇博文里介绍的几种独特的香料,尤其是那种带有药用功效的香款,让我对中草药文化更加好奇。也许可以尝试在家中使用这些香料来改善睡眠和舒缓压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