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海上年俗风情展”又如期在市群艺馆上演了,这已经是第十四届了。一年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衣食住行的“行”。
其实,在传统的年节中,行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行是“拜年”,旧时又称“走春”,通常拜年要从初一拜到初十。大户人家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自宋出现了使遣仆人携名刺拜年的现象,称为“飞帖”。年初二的回娘家,也是年节中的“行”的重头戏,古称“儿女归宁”。唐代诗人薛逢诗云:“蛮榼出门儿妇去,鸟飞迎路女郎来”。逛庙会,也是年节中的行的内容,庙会通常集购物、玩耍与观灯为一体,有年节的“嘉年华”之誉。
除上述的“行”外,老上海传统过年时,还有许多内容丰富的“行”。
大年初一有“兜喜神方”之举,就是按着皇历所注喜神所在之方向,绕行一周,以祈吉祥,此举也称“迎喜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年俗,相传初一凌晨,开门迎年时,人们就会朝喜神所在的吉利方位叩拜,然后前呼后拥地来到喜神到来方向的宽阔场地鸣放鞭炮、焚香磕头;然后,绕行一周,以取吉利。有清代竹枝词云:“曈曈旭日上红墙,多少佳人理晓妆;戚畹招邀浑不应,大家争赴喜神方”。
“元日开笔”,也是申城清代的一个“行”,相传在大年初一的一早,读书人家必要带领孩子到文庙去,在拜祀了孔老夫子后,铺开大红笺纸,遣使孩子开笔写字,此俗也叫“动笔”或“举笔”,能给读书的孩子带来智慧与运气,所谓“元旦开笔,入泮第一”。其实,这是一种很有来历的风俗,早在宋代普济编写的《五灯会元》一书中,就有“岁朝把笔,万事皆吉”的记载。
在上海传统年俗中的“行”俗,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叫“行春”。行春,又称“迎春”与“看春”,原来这是“立春”节气的活动,“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同时,“立春”往往又和年节掺和在一起。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通常为每年阳历2月4日或5日,今年2月4日为初十一,去年2月4日则为年三十。上海人的“行春”很热闹,此日要摆起彩仗队伍到城外去迎春,在迎春的行列里头,有用泥土塑制成的耕牛,全身彩绘,因为这天“行春”后要举行鞭牛礼仪。老百姓除了观看鞭牛仪式外,还要争先恐后地去摸“彩牛”的脚,有民谚道:“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年节中的“行”俗,还有许多,例如“烧十庙香”,系指从年初到城隍庙、土地庙等十所庙宇烧香巡礼的习俗,又称“回头香”。游豫园也是老城厢市民的年节行俗,内园、萃秀堂、点春堂等处正月初一是年头第一次开放,游者云集,摩肩接踵。到了初三,内园照例举行梅花会:“昨日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内园的梅花会让前来赏梅的人游兴倍添。”年节中的“行”俗,还有初七人登高处等。(吴少华)
用户评论
这个「网络述年」活动太有趣了,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体验年俗,真是别有风味的体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年参加了「网络述年」,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好想再感受一次那种热闹的气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次的年俗活动,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年的习俗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网络述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网络述年」活动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