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不仅十里不同音,差几里地,习俗也很可能大有不同。春节假期,本报不少记者回到老家过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记者笔下的福建年俗,一起感受“锦绣中国年,福气满八闽”。
莆田祝寿蛋糕
莆田仙游
正月初三“做十” 比除夕还要热闹
每年正月初三,莆田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做十”(祝寿)。这一天的莆田比除夕还要热闹,寿星的女儿挑着红色担盘,提着礼盒回娘家,乡亲们提着寿面、肉、蛋来到寿星家,寿星再大摆几桌宴请大家。
今年是林女士的爷爷和外婆九十大寿,分别在正月初三和初四祝寿。正月初三早晨7点左右,林女士的家人和乡亲们就在院子里搭架子,提前预定好的厨师团队摆桌子、准备宴请的食物。9点半左右,林女士爷爷的兄弟、子女陆续带着贺礼到家。
寿宴正式开始前,林女士的爸爸妈妈要登门邀请村里每家每户前来赴宴。中午12点,鞭炮声响起,寿宴准时开始。当天,林女士家席开12桌,一百二十余人共同庆祝爷爷的九十大寿。正月初四,林女士的外婆九十大寿,流程也大致相同。
莆仙民间祝寿,男的年届49(虚岁)祝寿,俗称“做九”,女的年届50(虚岁)祝寿,此后,男女逢十都要祝寿。而且,年龄超过50岁并且每次满“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祝寿的日子一般都在当年的正月初三或者之后几天举行。
龙岩永定中川胡文虎纪念馆旁迎花灯。(资料图)
龙岩永定
元宵前后“迎龙” 请出来还要送回去
春节,在龙岩永定区高头镇可以看舞龙灯。舞龙灯俗称“迎龙”,全镇30多个自然村各制作1条至2条龙灯到祖祠参拜并表演,祈求风调雨顺、财丁兴旺。
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材料扎成,龙身为单数9、11、13节不等。高头龙灯大多为9节外加一颗篮球大小彩珠,用竹篾条扎成骨架,覆以棉弹纸,再用红绿颜色画上龙鳞图案。龙头两角间挂一条红绸子,下巴贴着密密麻麻的彩色细长纸条,此为龙须。
舞龙灯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四晚,持龙灯到溪边举行“请水”仪式。元宵夜,各路龙灯集中到祖祠,表演单龙或双龙戏珠,再到各处参拜。正月十六晚,舞龙结束,龙灯又要到原来“请水”的溪边举行仪式,表示送“龙”归府。
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也有元宵节迎花灯,迎灯在客家话里谐音迎丁,寓意人丁兴旺。迎灯一般在正月十四晚试迎,正月十五夜正式登场。
晋江“跳火群”
泉州晋江永春
除夕夜“跳火群” 正月里组“请火”车队
在永春县一些地方,正月初一不宜吃粥要吃干饭,因为在老一辈看来,粥里有汤水,正月初一吃粥,出门会淋雨。
除了吃,泉州还有一些习俗同样饱含美好期望。不少地方在除夕夜团圆饭之后,要“跳火群”,如在晋江人的家里,长辈会提前准备好用来点燃火堆的干草。点火后,家里男丁要全部跳过火堆,既要往门外跳,也要往回跳。“跳火群”的时候还可以“念念有词”,如“跳入来,大发财;跳出去,好财气”。
每年正月,永春县许多乡镇都会举行“请火进香”民俗活动。请火队伍由车队组成,包含放鞭炮的(或电子礼炮车),以及鼓乐队、舞狮队等表演助兴方阵。队伍到其他地方进香,取得祈福和希望的火种带回本地。队伍“请火”归来后,本地群众会在多处设立“敬桌”,家家户户会带着供品集中祭拜。
南靖过年摆设
漳州南靖
房间摆发糕柑橘 厨房放长年饭菜
在漳州南靖,除夕夜要在每一个房间摆上发糕、柑橘,代表发财和吉祥如意。主卧还得多摆上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及甜甜蜜蜜。厨房还得摆上长年饭、长年菜,也就是在白米饭上用韭菜卷成一个圈,再插上春花,预示着年年有余。这样的摆设,要一直存放到正月初五。
南靖的年夜饭必备菜包含鸡、鸭、鱼、韭菜、冬笋、五香。鱼指的是年年有余,冬笋代表节节高。正月初一早上要吃甜面线,寓意平平安安、甜甜蜜蜜。
清流“赶集日”
三明清流
走亲访友上门拜年 要自带鞭炮送福
在三明清流县赖坊镇,芋子包常常在过年的餐桌上占据C位。芋子包的皮滑嫩Q弹,是用芋子和木薯粉制作而成的。当地人告诉记者,芋子包一定要用小芋子来做,像闽南人喜欢的槟榔芋反而不合适。芋子包的馅料每家略有不同,有的喜欢用卷心菜、红萝卜和肉,有的则是笋、香菇和肉,各有风味。
每月农历逢四和九是赖坊镇的“赶集日”。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出门备年货,买菜、糕点,添置碗筷等。到了正月初四,更多是回乡的年轻人“出动”,大家相约到集市上物色家乡地道美食。
热热闹闹的爆竹声也是过年期间少不了的。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客人都会买串鞭炮,进门前点燃,向主人送上新年祝福,也象征着主人家中人气旺。正月初一当天,家里长辈会嘱咐,红彤彤的炮皮不能扫,否则就把福气和财运都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