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游记

闽南婚庆风俗:揭秘婚礼中的趣味传统与珍贵物件

还记得小时候看到隔壁的姐姐出嫁,哭得梨花带水的,难道结婚不开心吗,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人们口中“遇水则发”,越是能哭越是旺夫。

其实在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不一样的民俗文化,一些有趣的事情总是会让人听后捧腹大笑,就像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而这也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方,祖辈们将这一切都传承了下来,自古民族都非常的重视礼仪,关于婚嫁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闽南的民俗文化

—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可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土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闽南地区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宗族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闽南方言,民俗文化等,它既靠着海,且离台湾很近。

宗教特色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闽南人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妈祖、清水祖师、开漳圣王等。

宗族特色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带上贡品到寺庙给佛祖神明上香磕头,保佑一切家人平安顺利。

建筑特色

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

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厝"建筑,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在厦门的"曾厝桉",晋江的"五店市", 泉州的"状元街",惠安的"崇武古城" 等等,这些都是极具闽南建筑的风格特色。

语言特色

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闽南方言也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法国语言大师曾说过:闽南语也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

民俗特色

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还有很多的另类的民俗被流传了下来,至今都在。

而闽南文化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生长的地方,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意义存在,即使这一切在别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最有趣的是闽南地区民生风俗里——繁杂的嫁娶事宜。

闽南人家的儿女成婚时,都要遵循老祖宗留下的规则,婚嫁最首要的选黄道吉日,而这里的好日子并不只是在黄历上翻看到的。

首先是男方会请乡里的"衫家"来挑定日子,然后再到庙里去向佛祖请示,确定好这个日子后,女方再以这个日子到自己村里的庙中请示,这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对日合时",也可称为“神杯”。

选日子为何如此麻烦,因为这个重要的时刻,在闽南人看来关乎了婚后一家人的幸福。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这些民俗文化的形成并不无道理,才足以让闽南人代代传承。

在择日后,就是一系列的准备事宜,男方的婚房,女方的"门面装",男方的婚房事宜较为简单,女方就会麻烦些。

在闽南地区,大家都知道有天价的嫁妆,而一般人家的女儿则是置办些金子首饰,和给男方家增添些家具。

即使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在嫁入男方家时,都希望出自己的一份力,给新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女方要给男方家人置办新的衣服鞋子,这是寓意着过门媳妇能讨婆家老人们的欢心。

婚前的一切事宜都办妥后,结婚时新娘的装扮更是要讲究,礼服可以是婚纱但是必须要红色,也可以中式红色旗袍,头发要往上盘,这是希望夫家事业节节高升。

而男方的礼服不用红色,一般是看起来成熟稳重的西装即可,搭配皮鞋看起来显正式,不管是男方女方都要里外全新。

在出嫁前一晚,女方要用药店抓来的"药包"沐浴,据闽南的老人们说,这是净身辟邪的,因为害怕喜极生悲。

男方迎娶女方时,堵门这些事套路都一样,而当女方坐上车出门时,家里的大嫂,婶婆,伯母等女性长辈,都要用剪碎的竹叶,一人抓一把往新娘子身上洒。

闽南人家称这为"佩盐",这代表着新娘子能带着这些长辈们的美德教诲,相夫教子,家庭美满。

在新娘子进门前,男方家要准备好开车门的小童子,和搀扶进门的婶婆,而这些人选也需要请示过神明,因为闽南人也相信生肖相冲的说法。

当然新人们在进门前都要跨火炉,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当跨过火炉时,新娘子往往会用力一踩,这一踩是代表着新娘子在夫家能有一定的地位。

婚宴开始前,新娘子要和男方的长辈们"相见",在陪嫁婶的指导下,长辈们会准备好红包,在和新娘背对背相见时,换取甜饼。

这个和大家在向父母敬茶时换红包的环节是一样的,只是在闽南的一些地区,这样的方式更为风趣。

而在老一辈的眼里,这样的方式能让新娘和家人的心靠得更近,在成为一家人后,能明事理,不斤斤计较。

婚宴则是是新人们一桌桌的敬酒,道谢,招呼大家吃好喝好,因为在闽南,很多的小乡村依然有着用红包换取请帖的风俗。

闹洞房在闽南被叫做"搅冬瓜",名字虽不同,可行径是一样的,也是大家伙作弄新人的方法,而这一环节则要持续七天。

婚礼办完后,估计新人们都筋疲力尽了,这样的程序和准备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新人没时间,则是家中父母帮忙操办。

而结婚,至少都要一周以上的假期,闹洞房可不是只有一晚上,要连续七天,而且每天晚上都会有朋友来与新婚夫妇喝酒聊天。

在洞房花烛夜时,新娘家中的老人,都会嘱咐睡觉时,要先去关门,后让新郎去锁门,俗语是:门是你来锁我来关,婚后财产我来管。

新娘脱完鞋子后,要把自己的鞋子放在新郎的鞋子上,这是为了让新郎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新娘,而放衣服时也是有讲究的,新娘的衣服要放在新郎的衣服里,这样新郎才能把新娘放在心里,而且有分量。

老人们传授的方法虽不知是不是灵验,但是新娘子们都会跃跃欲试,闽南人家的女儿都希望在婆家,也能实现女权主义,现如今的大男子主义太多了,婚后露出本性的更是不少。

当然在闽南民俗文化里,嫁娶中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比如双方在结婚是要互送"油和柚子",这是寓意着婚后亲家门能有来有往,常走动,亲家之间能够感情深厚。

新娘回门后,由小舅子带走,隔天新郎带回,但是新娘还要携回“两只鸡",和两条长"甘蔗",因为鸡俗指鸳鸯,夫唱妇随,而甘蔗则是婚姻长长久久的寓意。

在新娘入门前,还会有两盏灯先进门,这"两盏灯",是要照亮夫妇二人的前行的路,包括新娘头上不是红盖头是黑纱布。

这些有趣的事与物,都是闽南人家的嫁娶事宜中的必备环节,还有每个地方存在的一些小差异,但大多数都是相同的。

而这些潜藏的民俗小事,大都是现代年轻人所不知道的,即使生在闽南地区,有时候都在意不到这些事情。

只有父母了解喜事中的禁忌和相关事宜,当孩子也为人父母,子女婚嫁时,这一切自然就传授了。

闽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有时代的局限性,如果以科学的分析态度看待闽南文化,就很难透析文化的精华。

而闽南民俗文化的保留,有助于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而仅仅是结婚就让有很多的多元化元素。

很多的闽南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又富当代精神文化的传承,促进闽南文化资源的永续性流传。

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都是不同的,当我们忘怀时,总会有人默默地在传承,而它们看似小事,却是不容忽视的细节。

在嫁娶中,家中老人面对繁杂的流程,依旧能办得井井有条,这也是对儿女们最大的重视和爱。

当我们沉浸在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喜悦时,是家人的长辈在为我们操持一切,让所有的美好幸福都呈现眼前。

——end——

愿这些文字和行间抒缓的气息,能温暖到你,我是闵今,谢谢你的阅读。

用户评论

闲肆

这个闽南民俗文化之旅我太喜欢了,拍了很多独特照片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眉黛如画

婚嫁习俗学到了好多有意思的知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感觉跟本地人交流很有意思,了解他们的生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寻鱼水之欢

闽南特色美食简直不能错过,太好吃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在民俗村看到了古老的婚礼仪式,太震撼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文化体验很丰富,希望以后还能再次参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特别推荐给想要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朋友们。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导游讲解得太详细了,每一处都让人印象深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