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儿时,外公外婆家距离我们家有十公里左右,那时候对于农村人来说,汽车是个很遥不可及的物件,即便是有钱有关系的家庭,也最多是结婚借来一辆桑塔纳当婚车,那是1990年,九十年代。
没有汽车的年代,农村已婚妇女,一年回娘家几次,带什么礼物?
没有汽车的年代,当然本身“远嫁”的姑娘也很少,媒人说媒介绍也都是十里八村“来回转换”,一门亲事,头一回见面互相没有意见,事就成了一半,之后媒人来回多跑几次,也就基本敲定了婚事。
婚后三天,回门,已婚女人回娘家待几天,就被丈夫匆匆接回,之后只有逢年过节才可能回娘家。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觉得“本身距离又不远”,随时都能回娘家,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还是存在“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的说法,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女人嫁出去,就不能频繁回娘家,会被人“说闲话”,娘家的父母很多也不情愿女儿“频繁回家”。
若是娘家还有兄长或弟弟,就会有嫂子和弟媳,这种情况下,嫁出去的女人就只能是“客人”,哪里有客人长期拜访的道理?那个年代,真的一言难尽。
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初二),母亲便带着我回娘家,父亲不干活的时候,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母亲去,父亲如果干活,母亲就自己骑车带着我去。
我的外公外婆思想比较开明,对我和母亲的到来并不反感,也会常留母亲和我多待几天,但家里还有公婆要侍奉,父亲平日干活的吃穿也需要母亲照顾,自然是多待不得的。
逢年过节,母亲会带“四样礼品”去外公外婆家,一份散装的点心(用牛皮纸打包)、一瓶罐头(橘子黄桃的)、一些自己种的花生(红薯、土豆等)、衣服帽子鞋等,买的每一样礼品都是贴切生活的必需品,烟酒类是很少拿的,外公抽的是卷烟几乎不喝酒,不让母亲带那些东西,太贵。
平日里,母亲几乎是很少回娘家的,春天有春天的活计,夏天有夏天的活计,秋天要赶着秋收,冬季农闲又要负责给家里人做衣服、做布鞋,还要砍柴拾柴和做饭,一年四季,偶尔想家了,也只能是想着过节了去看看。
其实,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已婚女人是很少回娘家的,虽说不存在“远嫁”,但是一年到头回娘家的次数一个数都可以数过来,嫁到婆家的女人,要想办法和丈夫把婆家的日子“撑起来”,日子若是过得差强人意,更是不好意思回娘家。
那时候,也没有现在的汽车,现在要回娘家,距离短的,一脚油门就到了,距离即使远,丰富的交通方式也难不倒回娘家的女人,也不存在所谓的“重男轻女”思想,出嫁的女人想什么时候回娘家都可以,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去娘家带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
时代在变,如今母亲还是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娘家,带去娘家的礼物仍然多是贴切生活的必需品,一种习惯,也是务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回娘家的机会和次数反倒更少了,母亲讲:“有时候会觉得亏欠自己的父母太多”。
那个没有汽车的年代,农村妇女,一年回娘家的次数很少,带的礼物也都很简单,她们在婚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小家庭的建设,生儿育女,赡养公婆,她们是农村最伟大的女性群体。
用户评论
现在去乡下感受一下古代生活真是太有意义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农村已婚妇女还带着礼物回家,这传统太温馨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去农村游玩的时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希望有一天能体验一下那个没有汽车的年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回娘家都带什么礼物?这个问题好有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旅行方式我觉得挺特别的,想试试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农村已婚妇女来回娘家,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