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揭秘人体“奇经八脉”:每日按摩,气血旺盛健康提升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每个穴位相当于“核反应堆”,一治就治一大片。
一、内关穴:养颜养心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者亚健康。
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内关穴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痛为宜。
二、外关穴:“聪耳神穴”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外关穴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位40岁左右的病人,他一次弯腰捡东西,起得比较急,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采用针刺和推拿来治疗,在双外关穴针刺,同时让他做腰部前后左右扭转活动,十几分钟后腰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
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外关通于阳维穴,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三、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
《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
四、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五、照海穴:治疗咽痛
嗓子痛点揉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取穴时把两只脚心对齐,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就是穴位所在。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一般来说,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
闭口不说话,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六、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腰背屈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又能恢复自身的阳气,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骨正下的凹陷处。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七、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我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八、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用户评论
我一直信奉中医养生!文章说的"奇经八脉", 我之前也有所了解,确实感觉如果疏通了,整个人都会轻松了许多。每天坚持按摩真的有用,以前容易疲劳,现在精神状态好得多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气血不足的话的确会让人身体虚弱乏力,这篇文章提到的 "奇经八脉" 倒是听说过,不过具体哪个穴位我怎么不太清楚,以后还是要多学习一下中医知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按摩确实可以放松身心,但我不知道“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鬼?感觉有些夸大其词呀!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实证研究和可靠的依据。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玄乎啊,“气血”?我怎么没感觉到自己体内有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现代医学更加科学客观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按摩确实可以缓解压力和疼痛,但是“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需要进一步了解一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本身就很注重中医养生之道,“奇经八脉”其实在我之前就听说过,坚持每天按摩真的能让你感觉身体气血更足,更有活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忽略了身体的微弱信号,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真的很重要。这个 “奇经八脉" 的说法也让我意识到,养生不能光靠吃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总感觉自己气血不足,容易疲乏和头晕,尝试按摩了一下 "奇经八脉" ,还真觉得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的“奇经八脉”其实就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理论,坚持每天按摩确实可以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奇经八脉”虽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是按摩的确能带来一些舒缓放松的效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总觉得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吃药,但现在开始慢慢喜欢上中医养生的方式。“奇经八脉”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新奇!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本身是学习过一定中医知识的人,对 "奇经八脉" 比较了解,但文章说的理论我还是要再仔细研究一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不能忽视掉中医养生之道。每天坚持按摩“奇经八脉”确实可以有效促进气血循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习惯西医治疗方式,对中医理论理解有限,所以对于 "奇经八脉" 还是一知半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的 “奇经八脉” 真的是人体生命线吗?这让我有点怀疑,感觉太过于夸张了!我还是觉得科学的研究更能让人信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气血不足”这种问题真的很常见,平时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所以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 文章提到的 "奇经八脉" 按摩或许是一种很好的缓解方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奇经八脉” 这个说法像是民间传说,没有进行过科学论证,建议大家慎重对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